2025年7月5日至7日,广州新华学院成功举办第九期教师AI赋能培训,课程以《AI在高校教学中的进阶运用》为主题,特邀AI培训专家罗宏伟老师授课,围绕“认知重构、教学革新、实践探索、场景融合”四大核心模块展开系统教学,来自全校各院系的62名教师参与本期培训。课程通过理论与实操深度结合的模式,助力教师深化AI技术应用能力,推动教学模式创新。

认知篇:明晰方向,精准匹配大模型工具
培训首日聚焦“大模型选择与高效应用”,系统梳理了当前主流AI工具的性能特征与适用边界,结合高校教学需求,解析deepseek、豆包、通义千问、Kimi、WPS灵犀等多个平台的应用场景。通过对比文本生成、数据分析、课件设计等功能,教师们掌握了如何根据课程目标筛选适配工具,罗老师强调:“大模型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教学痛点,而非简单替代人工,需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个性化配置”。
课堂上深入分析不同模型的优劣势,并搭建“一键做PPT提示词模板”,实现从理论到工具选择的全流程演练。课程还引入“搜商提升”专题,指导教师通过谷粉学术、秘塔等工具高效检索学术资源,为后续教学研究奠定基础。

教学篇:重构课堂,AI赋能全流程教学
次日,课程深度剖析AI技术对教学全流程的重构价值。参训教师学习如何利用AI生成教学案例、设计互动课件及优化作业反馈。例如,通过“论文写作流程图”Mermaid语法提升学术指导效率,借助“办公小浣熊”分析学生成绩数据并生成可视化图表,掌握豆包智能体、腾讯元宝等工具的应用,帮助教师构建个性化教学资源库,实现“因材施教”。
在实践环节,教师们尝试使用“即梦AI”生成学科配图,如生物学细胞分裂动态图、运筹学线性规划示意图等,解决传统教学中抽象概念可视化难题。此外,课程还引入“AI版乔哈里窗”工具,助力教师分析学生心理状态,优化课堂互动策略。
实践篇:个性定制,打造专属智能教学助手
在实践模块,重点指导教师们构建自己专属智能体。教室们基于Coze平台搭建学科答疑机器人,结合教材内容定制知识库,并设置互动规则。例如,管理会计课程教师通过输入核心概念、常见错误及答疑偏好,生成覆盖知识点解析、例题讲解的智能助手。通过这个阶段学习,强化了AI工具与学科教学的深度绑定,提升了教学支持的精准性。
参训教师还参与了“AI文书写作”实训,利用WPS灵犀功能进行教案撰写与论文校对,并通过“腾讯元器”设计虚拟教研场景,模拟真实课堂互动。课程特别强调“提示词工程”技巧,通过多轮提问优化指令设计,提升AI响应质量。
场景篇:协同增效,破解复杂教学难题
最后一天的课程,着力于“多工具协同应用”。教师们通过案例实操,掌握AI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复合应用,如利用玻尔平台降低学术幻觉率,结合办公小浣熊进行学情数据可视化,并通过腾讯元器设计虚拟教研场景,以及尝试使用“海绵笔记”整理课堂记录,通过“get笔记”生成学科知识图谱,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化管理。
课程尾声,参训教师进行“AI+教学”创新方案设计,涵盖从招生咨询—课堂教学—学业评估的全链条应用,以及“基于AI的志愿填报辅助系统”,结合学生分数位次、专业倾向等数据,利用智能推荐院校及专业,展现了AI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拓展潜力。
成效显著,智慧教学改革行稳致远
本次培训延续广州新华学院“AI+教育”改革传统,既呼应了教师对技术进阶的需求,也体现了学校对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深入落实。参训教师表示,课程内容“高度贴合一线教学场景”“工具链覆盖全面,可直接迁移至课堂”。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教师代表表示:“通过实践智能体构建,可以尝试开发软件工程课程的代码诊断助手,提升实验课效率”。
未来,学校将持续推进AI技术与教学融合,计划依托“101计划”实践平台,联合产业力量共建AI教学资源库,为培养数智化时代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