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国家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战略部署,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,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与AI应用能力,广州新华学院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成功举办了第12期教师AI赋能培训。本次培训以《AI在高校教学中的进阶运用》为主题,吸引了来自全校各院系的60名骨干教师齐聚一堂,共探智能时代下的教学创新之道。
本期培训延续了学校AI赋能系列培训“理论+实践”双轮驱动的模式,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场景化、个性化与国产化工具的深度整合,课程精心设计四大模块,层层递进,引导教师们从“会用AI”迈向“善用AI”乃至“共创AI”。

一、认知篇:明辨大模型,构建科学选型思维
培训首日,先引导老师们系统梳理当前主流大模型生态,重点聚焦国产化工具的教育适配性。参训教师现场实操体验了WPS灵犀在公文写作与教案生成中的高效协同能力,以及运用新华妙笔AI平台对教学文案进行优化。同时,通过对比deepseek、豆包、通义千问3开源版、Kimi、元宝等工具在知识问答、文献综述、教学设计等任务中的表现差异,帮助教师建立起“按需选型、因课施技”的科学评估框架。
通过“小白入门指南”提示词模板,让教师们学会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入门跨学科知识,实现从“信息搬运”到“认知建构”的跃迁。

二、教学篇:重构课堂流程,激活教学新生态
在教学应用模块,培训聚焦AI如何深度融入“课前-课中-课后”全链条。教师们不仅掌握了通义PPT与KimiPPT一键生成结构严谨、风格统一的高质量课件技巧,更通过实操演练,亲手用提示词驱动AI开发出多个互动教学小游戏,如支持动态名单导入的“随机点名转盘”、融合积分激励机制的“课堂抽盲盒任务挑战”,以及寓教于乐的“行为主义心理学互动体验游戏”。这些由HTML+CSS+JavaScript构建的轻量级教学工具,不仅界面美观、交互流畅,更能有效提升课堂参与度与知识内化效率,真正实现从“话术讲授”向“体验式学习”的转变。

三、实践篇:打造专属智能体,迈向人机协同新境界
本期培训的一大亮点是“智能体构建”实践,在实践环节,教师们利用扣子(Coze)与腾讯元器等低代码平台,从零开始搭建个性化AI助手,进行智能体构建,以“解忧小新”为例,教师可将其训练为能解答专业问题、辅助学生心理疏导、甚至管理实验室规章制度的专属知识库问答机器人。
这一过程深化了教师对AI工作原理的理解,开启了“人人拥有教学智能体”的可能性,为实现个性化辅导与精准教学提供了技术支点。

四、场景篇:多工具协同作战,解锁跨域融合新可能
最后,培训强调“工具叠加”与“场景融合”的高阶应用。教师们探索了秘塔AI搜索在学术文献快速定位中的精准优势,体验了Get笔记对课堂语音与会议内容的高效结构化整理,并尝试使用海绵音乐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原创歌曲,实现艺术与科学的跨界融合。此外,通过腾讯元宝提取微信生态内容、利用即梦生成学科知识卡片、借助小浣熊数据分析平台处理教学评估数据等实操,充分展现了AI在科研、管理、美育等多维场景中的强大赋能潜力。

五、成效与展望:实操激发动能,体系引领未来
两天的沉浸式学习,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,又有手把手的实操带练。参训教师纷纷表示,此次培训不仅刷新了他们对AI的认知,更提供了大量可直接应用于日常教学的“神兵利器”,对于破解备课耗时、课堂互动不足、个性化辅导难等教学痛点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。
学校也将持续深化“AI+教育”的探索与实践,将AI赋能培训常态化、体系化,致力于培养一支既懂教育规律又善用智能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,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数智动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