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编制一份高质量试卷(四)

作者:   发布时间:2016-06-26 20:57

【推荐人:尹小川】
 

命题工作是教学环节中的一项周密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。命题过程必须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,也就是需要命题工作按规范程序来进行。明确命题的程序, 掌握命题程序的各项要求,才能编制出一份符合考试要求、高质量的试卷。

一、学习研究课程教学大纲,确定考试目标

平时的章节单元考试、期中考试、期末考试命题时,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的《教学大纲》,明确《教学大纲》中的各层次的教学要求和目标,明确考试的目的、考试的对象。必要时还可阅读有关的参考资料及试卷,还应了解学生的品质上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。

考试目标是试卷编制的出发点和归宿,具有导向和制约功能。它可以根据教学目标,结合不同的测试目的、内容范围、时间限制加以确定。

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、考查目的和各种量化指标。 例如,试卷难度系数、考试及格率、优秀率、平均分等 。

二、制定命题计划,列出双向细目表

命题计划包括两部分内容:一部分是命题的原则要求,包括:命题工作的指导思想,即具体说明考试的目的和类型,命题的基本要求及其特点等内容;命题的原则,即指出考试必须坚持的标准,交待考试的内容、范围、考试方法和试题类型,编出试题和组配试卷的要求等。对重要的考试,常常写成命题大纲,以文件形式发给命题老师。另一部分是试卷中试题的分布规定,具体规定出考试内容中各部分的试题数量和所占分数比例,常常列出某种形式的表格,如“双向细目表”。

(一)命题前编写双向细目表,其好处在于:

( 1 )确保试卷有较宽的覆盖面;

( 2 )确保试卷的质量,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。

(二)双向细目表的设计步骤 :

( 1 )确定考查的知识要点;

首先列出要点,先要认真分析教材,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列出来。可将各单项的细小的知识点合并归类,组成大的知识块。通常把教学大纲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重点知识作为检测重点。

其次确定比例,即确定每一章节所要考查的内容应占的分数比例。

( 2 )确立能力水平层次;

一般分为:了解、熟悉、掌握和应用四个层次就可以。

( 3 )排列各部分内容的题型、难度、所占分数比例;

首先列出各部分内容以什么题型出现,如:逻辑学矛盾律的有关概念的了解须出两个选择题或一个填空题,逻辑学排中律的有关作用的考查出一个解答题。

其次列出各部分内容中各题型的难度,如:考查逻辑学排中律有关概念的两个选择题中一个为基础题,一个为中档题;而考查逻辑学同一律有关概念的填空题为基础题;考查逻辑学排中律有关性质和判定的三个解答题中一个为基础题,一个为中档题,一个稍有一点难度。

③列出各部分内容的试题所占分数比例

( 4 )汇总与调整

将上述所列内容进行汇总,编制出双向细目表。依据双向细目表分析整个测试在能力水平方面的要求,是否符合测试目的、考试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,进行适当的调整。

三、编选试题

编选试题要依据命题原则 , 紧扣命题内容 , 围绕命题双向细目表 , 严格选择材料 , 进行编选试题。

1. 按命题计划编制出试题,同时写出每一试题的答案。编制试题的数量至少是需要量的二倍。写答案的过程也就是试题质量的检验过程,因此应在编题的同时进行。

2. 对编出的试题逐题逐道审查、修改和筛选,使备用试题及其答案都科学、合理、用语准确。 首先对照双向细目表 , 审查所编试题是否与各知识点及其学习水平的设计相符 , 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补或删减;其次 , 依据测验的时间要求 , 确定题量 , 并对试题做进一步的调整,从科学性、逻辑性、独立性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做最后的审定和修改。 同时注明备用题的预计难度、考查目的及能力要求层次。

3. 编选试题时,应先编后边几道综合题,然后编新颖、有特色的试题,最后编选择、填空、解答题中的中、低档试题。

四、组配试卷

(一)编制试卷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:

( 1 )题量及其分布(即每个章节各有多少题,各占多少分);

( 2 )题型及其搭配(每种题型各有多少题,在各章中是怎样分配的);

( 3 )难易及其层次(整份试卷的预计难度,不同难度的比例);

( 4 )试题在卷面上的安排。

(二)试卷编制的具体要求

( 1 )试卷考查的覆盖面要广。 考查点分布合理,考查的内容有足够的代表性,考查各部分知识和各层次能力的试题数量要符合双向细目表的规定。

( 2 )试卷中各道试题均要有相对的独立性。 要尽量减少知识点的重复出现,这样也可以避免试题之间存在互相提示的作用。任意试题的表述及正确解答不要构成对其它试题正确解答的提示,任意试题的正确解答不能以其它某一试题正确解答为前提。试题之间如果互相不独立,存在互相提示关系,那么对于应试能力较强,又能够注意到试题间的这种提示关系的学生就比较有利,这样就降低了试题的测量效果。

( 3 )试卷中试题的排放要合理。 同种类型试题之前应扼要说明该类试题的解答要求,使学生明确干什么,怎么干,答案以什么形式出现。试题的排列顺序最好由浅入深,由易到难,由简到繁,避免把繁、难题目排在前面,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,影响水平的发挥。

( 4 )试卷的分量要适当。 要让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来完成试题的解答,并留有检查的时间,使学生不至于因时间不够造成思想紧张、笔误、书写不规范等。